國內相關智能交通專家表示,在傳統的智能交通系統中,關鍵設備包括了交通流檢測、信號控制、視頻監控、誘導發布、事件檢測、卡口、電警等。相比較而言,交通流檢測、交通信號控制、視頻監控、卡口、電警幾乎為項目建設標配產品,而交通誘導發布、交通事件檢測屬于小眾產品,份額占比有限。交通視頻監控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東方網力、中星微、天地偉業等為國內知名代表企業。交通流地磁檢測領域,北京邁銳數據、無錫感知技術、天津順通、美國先思占到地磁市場的80%以上;而信號控制廠商,國內有150家左右,海信、萊斯、華通、通翔、杰瑞等占比較高;電警卡口方面近兩年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等大企業壟斷優勢明顯。
交通流檢測過去主要采用地磁檢測技術,而目前采用視頻分析技術的越來越多,以視頻監控、電警、卡口設備為代表的可視化管理系統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安防技術被應用于廣義的智能交通產業呢?
1、不停車收費系統
不停車收費系統(ElectronicTollCollectionSystem,簡稱ETC系統)是利用車輛自動識別(AutomaticVehicleIdentification簡稱AVI)與通信技術完成車輛識別及其與收費站之間的無線數據通訊,進行車輛有關收費數據的交換,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收費數據的處理,實現不停車自動收費的全電子收費系統。
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收費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的服務功能之一,過往車輛通過道口時無須停車,即能夠實現自動收費。它特別適于在高速公路或交通繁忙的橋隧環境下使用。據統計,到2014年底,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ETC已經覆蓋了全國29個省市,開通了7000多條ETC的車道,用戶已經超過了1300多萬,并且已經實現了東部14個省市跨省聯網運行。2015年年底實現了全國29個省市聯網。中國的ETC已經成為國際上用戶規模超過1000萬的三大ETC技術體系之一。
2、智能化停車場管理系統
停車場管理系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設備、車道管理設備搭建的一套對停車場車輛出入、場內車流引導、收取停車費進行管理的網絡系統。是專業車場管理公司必備的工具。它通過采集記錄車輛出入記錄、場內位置,實現車輛出入和場內車輛的動態和靜態的綜合管理。系統一般以射頻感應卡為載體,通過感應卡記錄車輛進出信息,通過管理軟件完成收費策略實現,收費賬務管理,車道設備控制等功能。
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多系統集成的出現導致了停車誘導系統的需求,它不僅限于系統內部,而且可以將多個停車場管理系統集成在一起形成大范圍的停車誘導系統。“云停車場”是利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管理位于不同位置的停車場,并將分散的數據進行集中,實現停車場的遠程在線管理,實現無處不在的停車導航、車位預定、錯時停車、在線支付等功能,提高了車位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中的汽車越來越多。車輛集中存放管理的場所被人類提出車輛進出的秩序、車輛存放的安全性、車輛存放管理的有償性等要求。于是,具備云功能的智能停車場系統產品應運而生,在現代停車場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結
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發展趨勢,傳統的交通技術和手段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智能交通系統是交通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交通事業的一場革命。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傳感技術、計算器技術和系統綜合技術有效的集成和應用,使人、車、路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新的方式呈現,從而實現實時、準確、高效、安全、節能的目標。而多項安防相關技術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支撐。隨著安防技術在智能交通產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開發新技術,研究新產品,更好地為交通行業服務也是我們每一個安防人都應該去努力的事。